為什麼痔瘡老是復發?專科醫師破解5大生活陷阱|你是不是也中了?

痔瘡復發太困擾,專科醫師解析5大常見生活陷阱,包括排便、飲食、久坐、錯誤用藥與術後疏忽。

為什麼我痔瘡已經治好了,還是復發?

許多患者在使用藥物、溫水坐浴、甚至接受手術後,一度痊癒卻又復發,陷入「永無止盡的痔瘡輪迴」!實際上,痔瘡的復發並不一定是治療沒效,而是你可能忽略了生活中5個常見陷阱

醫師提醒:只要誘發因素沒改變,痔瘡就像「定時炸彈」,遲早又會回來找你!

痔瘡反覆發作的5大生活陷阱圖解,包含滑手機延長如廁時間、水分攝取不足、久坐不動、錯誤使用藥膏與忽略術後保養。

痔瘡反覆發作的5大生活陷阱

【排便習慣】愛滑手機、久蹲馬桶

📱 滑手機容易分散注意、延長如廁時間
 🚽 肛門靜脈長時間受壓 → 容易形成或加重痔瘡

👉 對策:排便不超過10分鐘、手機放門外


【飲食習慣】蔬果少、水喝少、愛吃辣

🥤 一天水不到1000ml?
 🌶️ 飯飯都要有辣椒?
 🥦 幾天才吃一次青菜?

這些都會導致便秘→用力排便→痔瘡復發!

👉 對策:每日攝取25~30g纖維+2000ml水


【久坐不動】上班8小時,屁股都沒離椅子?

長時間坐姿,肛門靜脈回流差 → 易充血腫脹
 尤其是 IT、行政、司機、設計師等職業,最容易中招!

👉 對策:每1小時起身走動5分鐘,使用痔瘡專用坐墊


【錯誤用藥】只靠痔瘡膏、忽略根本問題

藥膏只能暫時止痛止癢,不能根治
 長期反覆使用,可能讓你誤判症狀,延誤正確治療時機

👉 對策:超過7天仍反覆不癒 → 應立即就醫評估


【治療後鬆懈】手術完就當作痔瘡絕跡?

即使接受微創手術等療程,若生活習慣沒改變,其他部位還是可能再長痔瘡!

👉 對策:術後3個月內建立良好排便、飲食與運動習慣

解決痔瘡問題不要等!預約陳昭仰醫師特約專科門診!


醫師這樣說:真正能預防復發的關鍵是「行為改變」

原因 治療後處理方式
🚽 便祕/久蹲 透過飲食、如廁習慣調整避免用力
🪑 久坐 增加運動量、適時站起放鬆
💊 錯誤用藥 正確判斷痔瘡等級,必要時接受微創療程
😌 術後鬆懈 術後追蹤、加強衛教、自我管理行為


結語:與其不停治療,不如徹底預防!

 痔瘡復發不是命中注定,而是生活選擇的結果。
 找出自己生活中的「地雷」,並一一排除,才是真正斷絕痔瘡反覆發作的關鍵


醫師簡介

「痔」病專家-陳昭仰醫師

陳昭仰 醫師 MD, PhD

▍學經歷

  •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外科學科專任助理教授
  • 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
  •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科主任
  •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進修
  •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

▍專科資格

  • Intuitive Surgical 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訓練中心 認證合格醫師
  •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
  •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專科醫師
  • 台灣消化系外科專科醫師

▍專長

  • 肛門疾病(肛門出血、微創痔瘡環切手術、  微創雷射痔瘡消融手術、肛門廔管手術)
  • 大腸直腸腫瘤根除手術( 腹腔鏡微創手術
  • 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)
  • 無痛大腸鏡檢(含息肉切除)
  • 大腸直腸癌篩檢
  • 腸胃道疾病
  • 骨盆腔及臀部周圍疾病


A:不算正常,但若術後仍保有便祕、久坐等習慣,確實有機率在其他部位再發生。

 A:飲食是重要基礎,搭配運動、排便習慣與適時正確用藥,才能達到預防痔瘡進展。

 A:若痔瘡症狀復發且經保守療法無效,才有再次評估手術的必要。


不確定自己是哪一型痔瘡?讓專科醫師幫你快速檢查!